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山西传统面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山西传统面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.剔尖:
剔尖又称拨鱼、剔拨股,是发源于山西运城、晋中等地,流行于晋、蒙、陕、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。剔尖的制作方便快捷,口感香滑筋道,又容易消化,因而广受大众青睐,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。
剔尖两端细长,中间部分稍宽厚,白细光滑,软而有筋,浇上浇头,再配以调味佐料,食之十分可口。
一般来说,白面、高粱面(一般要加榆皮面)、杂粮面、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。一名高手,利用特制拨板、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,粗细只有0.5厘米左右,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。剔尖技艺之高,速度之快,令人咂舌。白面剔尖,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,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,变化更大。
2.山西拉面:
山西拉面,又叫甩面、扯面、抻面,是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汉族面食名吃。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。拉面源于何时尚待考究。但据清末陕西薛宝辰所着《秦食说略》记载,当时在山西、陕西一带流行一种“桢面条”(按:桢一扯、拉):“其以水和面,入盐、碱、清油揉匀,覆以湿布,俟其融和,扯为细条,煮之,名为桢面条。
相传,拉面源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,因有”福山拉面“之称。拉面传入京都,受到皇帝的赞赏,赐名”龙须面“,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。至于拉面何时传入山西或本来就由山西土生土长,无从考究。但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,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。至今晋中、晋北一带,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、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。
3.刀削面:
刀削面,是山西的汉族传统面食,为”中国十大面条“之一,流行于北方。操作过程:将面粉和成团块状,左手举面团,右手拿弧形刀,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,煮熟后捞出,加入臊子、调料食用,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着名。
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,驰名中外。刀削面全凭刀削,因此得名。用刀削出的面叶,中厚边薄。棱锋分明,形似柳叶;入口外滑内筋,软而不粘,越嚼越香,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。它与北京的炸酱面、河南的烩面、湖北的热干面、四川的担担面,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,享有盛誉。
莜面,刀削面,剔尖,饸烙面,荞面,猫耳朵,炒饼,抿曲子,杂粮窝头,好多好多,都说不完一下,山西的面食确实很有名气,而且特别好吃!没来过山西的朋友来山西吃面食吧!
食物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只有每天按时的吃主食,才能够保证身体内的能量得到充足的主持,而不同地区的人,在选择主食这一方面都是不同的,南方人喜欢吃米饭,北方人则喜欢吃面食,下面是山西的十大面食排行榜
1.刀削 2.饸饹面 3.揪片 4.猫耳朵 5.莜面栲栳6.油泼面7.剔尖面8.手擀面9.拖叶儿10.凉皮
山西的面食可以算是当地传统的特色了,其实下面各个市又各自有各自钟爱的。
像吕梁一带比较有名的是莜面栲栳栳,原平那边是高粱鱼鱼,运城那边特别出名的是它们的大花馍馍,蒸成各种各样的形状,很壮观,晋城这边是饸饹面馆遍地都是。
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。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从可考算起,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,称为“世界面食之根”。
以面条为例,东汉称之为“煮饼”;魏晋则名为“汤饼”;南北朝谓“水引”;而唐朝叫“冷淘”……。面食名称推陈出新,因时因地而异,俗话说娇儿宠称多,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,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。
相比于南方对米的热衷,山西人对面食同样狂热。
关于题主山西十大面食究竟是哪十大,不太分的清,但我尝过的面食我给罗列在了下边。
1、馅饼(韭菜盒子),
2、煎饼(大鏊煎饼、小鏊煎饼),
3、烙饼(葱油、油酥等),
4、甩饼(潞城肉卷饼),
5、枣饼(蒸馍夹枣),
6、炒饼(长子猪肉炒饼、潞城鸡蛋炒饼),
7、月饼(提糖、水晶、蛋皮等),
8、烧饼、芝麻三角、驴油火烧等,
9、格蕾【玉米面(白面)、槐树花(野菜)蒸制),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传统面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山西传统面食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jvofgh.cn/post/1007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