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文思豆腐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文思豆腐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文思豆腐”是淮扬地区一款传统名菜,它始于清代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庆史。传说在清乾隆年间,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,善制各式豆腐菜肴。特别是用嫩豆腐、金针菜、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,滋味异常鲜美,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,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,这在《扬州画舫录》中曾有记载。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,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。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,人们便称它为“文思豆腐”,一直流传至今。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时,此菜在江南地区也很有名,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,厨师们对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,使其烹调更加考究,滋味更鲜美。
相传与乾隆皇帝游江南有关。乾隆到扬州西宁寺,已近午饭时刻,听几位香客对刚才的豆腐菜赞不绝口。乾隆就好奇地问他们:“那豆腐菜可有特殊风味”一位答道:“本寺有名的豆腐菜。
乾隆又问:“这豆腐菜可有名称”“无,只知道是文思***烧煮的”乾隆就点名要尝此菜。一会儿菜端上时却不见一块豆腐的踪影,只见那千万根的白丝线在碗里漂浮,正奇怪时,住持解释:“那白丝线就是豆腐切成”乾隆品尝几口龙颜大悦:“文思豆腐果非浪得虚名!刀工非凡,汤味鲜美,豆腐丝滑” 于是将它列入宫廷御膳
文思豆腐是扬州传统名菜,据说是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僧人文思和尚所创制。清代俞樾的《茶香室丛钞》中说:“文思字熙甫,工诗,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。至今效其法者,谓之文思豆腐。”
又有《调鼎集》中称文思豆腐为“什锦豆腐羹”。
文思豆腐起源于江苏淮安、扬州,是江苏省的一道传统特色名菜,属于苏菜系-淮扬菜,该菜品拥有悠久的历史,其选料极严,刀工精细,软嫩清醇,入口即化,
同时具有调理营养不良、补虚养身等功效,该菜品也是老人和儿童就餐选择的上好菜谱
原料:豆腐 (200克),胡萝卜 (一根),葱叶 (一根),荆芥 (一棵),盐 适量,味极鲜 一小勺,水淀粉 少量
方法:
1、胡萝卜切丝(细可穿针)
2、取葱绿切丝
3、水豆腐切丝(水豆腐切丝得在水里切不然切不出来)
4、烧水把胡萝卜和葱绿先下锅,水开后到入豆腐丝,加盐、味极鲜、待熟之后加入少量水淀粉勾芡,一分钟后即可出锅;装碗后加入荆芥提鲜点缀
材料 豆腐(450克)、冬笋(10克)、鸡胸脯肉(50克)、火腿(25克)、香菇(鲜)(25克)、生菜(15克)及盐(4克)、味精(3克)等。
2
制作方法
1. 将豆腐削去老皮,切成细丝,用沸水焯去黄水和豆腥味;
2. 把香菇去蒂,洗净,切成细丝;
3.冬笋去皮,洗净,煮熟,切成细丝;
4.鸡脯肉用清水冲洗干净,煮熟,切成细丝;

文思豆腐
5. 熟火腿切成细丝;
文思豆腐羹
文思豆腐羹是淮扬地区一款传统名菜,属于淮扬菜。它始于清代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庆史。传说在清乾隆年间,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,善制各式豆腐菜肴。特别是用嫩豆腐、金针菜、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,滋味异常鲜美,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,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,这在中曾有记载。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,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。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,人们便称它为“文思豆腐”,一直流传至今。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时,此菜在江南地区也很有名,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,厨师们对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,使其烹调更加考究,滋味更鲜美。
文思豆腐是扬州传统名菜,据说是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僧人文思和尚所创制。清代俞樾的《茶香室丛钞》中说:“文思字熙甫,工诗,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。至今效其法者,谓之文思豆腐。”
又有《调鼎集》中称文思豆腐为“什锦豆腐羹”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思豆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文思豆腐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jvofgh.cn/post/10218.html